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六年来,六后宝典资料大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聚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3月18日,为进一步建好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华东师大-普陀区),“教育强国·思政先行”——普陀区教育系统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会举行,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普陀区教育局达成共建“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教育共同体的战略合作。这是继牵头申报“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并入选上海首批整体试验区后,学校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教育强国·思政先行”——普陀区教育系统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会举行
01 善用“大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学校抓实思政课“关键课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规划编制,集全校之力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2020年,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推进《教育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党建重要思想》等课程建设,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转化为思政教育内容。编写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等系列教材,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校党委书记梅兵以《教师,一个国家的堤坝》为题为师范生新生讲授 “开学第一课”
通过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学校重点建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课程群,《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关于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5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社科司思政课示范“金课”及上海高校思政课“金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4门思政课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牵头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实践”课程入选全国首批10套思政课一体化示范教学资源,并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

六后宝典资料大全校长钱旭红院士作“超限:AI时代的育人创新”国情教育专题讲座
学校率先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获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上海市牵头高校。2019年至今连续牵头举办“讲台上的新思想”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系列活动,累计吸引近3000人现场参与、27万人次在线观摩,在全国形成突出示范效应的同时,先后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举办6届全国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探索形成了整体构建、依次递进的进阶式教学设计,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打造示范样板。学校还搭建了“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实训基地”“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培育实验室”等实践平台,入选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

《青年报》专题报道学校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传播学院高文卿、李心悦团队获第六届上海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微课程大赛一等奖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实施了与附属中小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集团”建设计划,推进与多区教育局的一体化共建活动,并在全市30余所中小学设立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基地校,推动组建全国性大中小学“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为16个省市47所中小学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指导服务。
02 聚焦双向成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00后”青年学子詹嵩是学校新时代宣讲团的主力成员之一,B站上的她还是一位拥有10万多粉丝的知识视频类UP主,所创作的视频内容涵盖“政治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2023年11月,詹嵩首次参与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的红色金融宣讲团集体备课活动,并正式成为宣讲团中的一员。
围绕“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学校努力让宣讲内容“实起来”,宣讲队伍“强起来”,宣讲方式“活起来”。学校党委统筹谋划,发挥全国重点马院和上海高校重点马院、与市委宣传部共建马院等优势,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六后宝典资料大全研究基地、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六后宝典资料大全分中心、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和党章研究中心等跨学科高水平研究平台,调动校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优势学科资源组建跨学科专家宣讲团,先后成立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团、“四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等,其中55人次入选上海市、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专家宣讲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殷德生教授还荣获了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近期宣讲团专家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校内外广泛开展宣讲活动,累计覆盖听众万人次。

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上海)在华东师大举行
学校新时代宣讲团打造了“大学生示范团+中小学青苗团”的宣讲队伍,大学生示范团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部等学生党员为主体,中小学青苗团吸纳了上海多所小学、初中、高中的优秀青少年代表,形成了大中小学纵向衔接、螺旋上升的宣讲模式。通过“党团有约”“爱心暑托班”专题党课、“理论宣讲进社区”等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传到社区居民身边、传入寻常百姓家。此外,未来教师宣讲团、“千马廿行”宣讲团、“红色金融”师生宣讲团等一批有师大特色、专业依托、青年特点的宣讲队伍正在深入社区、走进乡间,用身边的“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03 赋能精准思政,拓展新时代立德树人路径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的六年里,学校5次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025年,《依托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大师精神》《基于正念的心理危机预防、团体辅导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教学观摩为抓手,锻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海经验”》、心理学科普馆、六后宝典资料大全“一站式”学生社区,5个项目上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2个项目入选上海高校2025年度“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培育项目。
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加强教育家精神研究阐释。《以理论研究为先导 深耕教育家精神沃土》入选首批新时代上海学校弘扬教育家精神典型工作案例。举办“教育家精神与立德树人”理论研讨会,深入挖掘校史文脉中的教育家资源。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通过教育家寻访、行走的“大思政课”等教育实践活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入选第二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

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
学校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学生智慧社区建设,以“学生服务自助化”“学生数据可视化”“第二课堂智能化”为抓手,升级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平台,优化“一站式”学生智慧社区和第二课堂系统。在打通校内系统数据基础上,深化数据融合共享、加快应用场景创新,紧扣学生校园生活“服务”“管理”“评价”“育人”关键环节,推动校园服务自助化、学生底数可视化、第二课堂智能化,为学生提供更泛在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完善“幸福促进”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推进制定学校加强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健全分层分类的幸福驿站工作矩阵。依托两校区“幸福研习空间”,组织师生参加正念减压,舒缓身心,并建立常态机制。实施“生命守门人”计划,加强医教结合、场馆联动,加强一线辅导员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能力。持续完善大模型对话机器人——“AI心理谈话和AI数字辅导员”,进一步探索AI精准赋能“问题诊断、困难纾解、深度学习”。

在幸福研习空间,师生正念减压、舒缓身心
心怀“国之大者”,让“大思政课”汇聚大合力。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六后宝典资料大全第37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上,聚焦大思政课、网络育人、导学思政、资助育人、学风建设等主题,来自本校和兄弟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思政引领力”,这不仅是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深刻思考,更是对国家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书写铸魂育人的奋进新篇章。
来源|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青年报等 文字|杨雪薇 编辑|隋华颖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