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精神,3月15日,华东师大第37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简称“思政年会”)在普陀校区举办。会议围绕“以思政引领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探索”主题,通过设置一个主论坛、五个平行分论坛,在回顾华东师大2024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亮点品牌和特色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理论与实践探索,与校内外思政工作者开展集体联学、经验分享和专题对话。


华东师大召开第37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华东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华东师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邱伟光教授,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兼学工部副部长范蕊教授,以及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及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代表应邀出席,我校数学系1980级校友、上海四季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培庆,各职能部门、书院、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及辅导员代表共计160余人参与交流。
树标杆·启新程:锚定发展新坐标
吴健在致辞中表示,思政年会始终坚持“解读重大战略、贴近真实问题、把握发展规律”的宗旨,是我校思政工作的名片,也是思政工作者交流工作、碰撞思维的盛会。吴健对过去一年学工战线所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肯定,并指出,如何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不断迭代学生工作方法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要时代命题。未来,华东师大将进一步锚定学校目标定位,积极统筹谋划,强化服务贡献导向,聚焦加强优良学风建设、推进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四大核心任务,系统谋划学生发展支持体系,精准破题助力学生卓越成长。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致辞
杨长亮在致辞时指出,华东师大本次年会聚焦“思政引领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这不仅是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深刻思考,更是对国家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近年来,华东师大的思政工作一直走在上海高校前列,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出卓越贡献,彰显排头兵、先行者的责任担当。他表示,期待未来华东师大要聚焦瓶颈短板、重点攻坚突破,在提升思政育人引领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优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打造心理育人新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致辞
现场对2024年度学生思政工作者及集体在各级各类先进评选、比赛活动中所获荣誉进行了表彰。











2024年度学生思政工作者及集体在各级各类先进评选、比赛活动中所获荣誉表彰
强根基·启新思:共话思政新使命
邱伟光教授作题为《文以化人固本铸魂:思政引领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政工作重点热点分析。他从“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支撑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以文化人,培育时代新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大板块系统梳理当前思政工作的热点议题和重难点问题。邱伟光教授希望思政工作者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构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园文化育人生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管理体制,实现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华东师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邱伟光教授作思政工作重点热点分析
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思政工作也迎来“技术赋能与人文价值”并重的深度挑战,本届思政年会三场专题报告深度回应了这一时代命题。
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兼学工部副部长范蕊教授立足《纲要》,提出辅导员“数智突围”的双向路径,强调既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提升数字素养应对技术挑战,更需在工作中强化教育过程中的共情力、洞察力、疗愈力等人文守护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培养AI不可替代的全面发展人才。

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兼学工部副部长范蕊教授作思政年会专题报告
华东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副教授基于当下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网络化、数字化、数智化等现实语境中的关键变量,运用“技术-文化”坐标剖析Z世代学生特质,从数字画像构建、数字文化培育等维度破解“现实-虚拟”育人壁垒,重构数智时代思政引领力。

华东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副教授作思政年会专题报告
华东师大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副教授则基于覆盖14所高校的成长测评数据,介绍了学校在构建包含学业、生活、交往等维度的评估体系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通过学风建设、数智赋能等策略回应“教育强国,思政何为”的时代之问。

华东师大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副教授作思政年会专题报告
探前路·谋新策:深研育人新路径
本届思政年会设置5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从大思政课、网络育人、导学思政、资助育人、学风建设等主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
如何让“大思政课”更好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在分论坛一,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睿副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综合事业部部长、副研究馆员傅强分别介绍了复旦大学“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建设、科学家精神融入场馆建设的经验做法,华东师大李燕、赵烁等老师围绕心理育人的实践探索、“社校生”共同体与社区治理等内容进行了主题交流。与会老师们认为,构建“大思政”格局要从精准切口、资源集成、多元队伍等维度发力,系统破解传统实践育人碎片化等难题。

“网络思政是观念、内容和机制的全面革新”,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副教授以“五个追问与反思”为题,在分论坛二进行分享,深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育人面临的挑战。华东师大张子茜、解涛等老师分享了如何利用三大数字平台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性,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网络育人新模式的探索。

分论坛三以“构筑研究生思政教育共同体”为主题,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同济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睿副教授从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政策背景、本体研究和同济大学的实践出发,提出导学关系应以协同育人为导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华东师大唐婧琦、柳叶等老师结合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教育学部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介绍了提升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和专业能力的经验。现场围绕如何整合育人资源、凝聚育人合力、协同教育管理,对研究生思政工作进行了充分研讨。

发展型资助赋能卓越育人,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走向。在分论坛四,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万胤婕报告了如何将资助和育人深度结合的工作实践,华东师大施丹辉、陆云鹏等老师基于对八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调研分析,探讨了资助育人的模式创新,并聚焦全球胜任力培养,提出了资助工作可从四个维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国际视和野拓展机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完善资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精准资助水平和育人工作质量。

分论坛五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风建设体系探索,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辅导员姜媛围绕“科学家精神引领学风建设”分享了助推学生成长、实现精准思政的经验做法。华东师大挂职干部、寻甸县委常委、副县长涂皘从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角度进行汇报,黄蕊等老师结合科学教育的探索实践,交流了提升学风建设成效的理论思考和有益尝试。

聚合力·开新局:凝聚共识启新程
闭幕式上,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主管成一川、校团委书记薛寅申、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沈晔、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兼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王新燕、光华书院副院长谢雨杉分别代表五个平行论坛报告交流讨论情况。

平行论坛报告
随后,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杨艳红就2025年人文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预研究专项任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过程进行说明并宣布了立项公示名单。

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杨艳红公布立项名单
最后,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赵健作总结讲话。他表示,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节点,学校召开第37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的意义和价值更为凸显。在新形势下,学生工作与学工团队要打造育人创新的“强引擎”,探索数智时代的育人“新范式”,锻造思政引领“硬本领”,希望每位辅导员都争当实干家、先行者,为教育强国建设交出属于华东师大学工团队的时代答卷。

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赵健作总结讲话
来源|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处) 文|解涛、张泽群 图|赵烁、王纯、王梦雅、王东亮、杨欣怡等 编辑|隋华颖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