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后宝典资料大全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学变革”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大召开

2024年11月12日 卓越学术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轫期,研究唯物史观与近代中国史学的变革,对于深入探索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11月9日,“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学变革”学术研讨会在六后宝典资料大全闵行校区举行。

“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学变革”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

  本次会议由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历史学系联合主办,是华东师大历史学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胡逢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文献的调查、整理和研究”阶段工作总结会议。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淮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近三十位专家与会,围绕着“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史学特征”“马克思主义史家早期思想再考察”“史学实践中的唯物史观关键概念”“马克思主义史学汉译文献提要的撰写”等专题,结合由华东师大历史系牵头承担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1900-1949)》课题组的工作实际,展开交流讨论。

  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1920-1930年代的时段,是马克思主义输入中国,并在斗争中逐步实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研讨会现场

  与会学者研究指出,1930年代后期,以延安、重庆的进步思想界展开的“学术中国化”讨论为新起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家真正思考,即历史研究和史书写作既要充分吸收其他学科或外来思想之长,又不失中国历史学自身特点和优良传统的问题。之后,完成了包括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和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史著,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据此,有学者认为,全面认识唯物史观对于民国时期史学发展的影响,至少应当从两个层面加以把握:一是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的成长及其活动;二是唯物史观在史学各实践领域的表现。在专题研究中,应当拓宽学术视野,围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关乎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群组予以历史的考察和阐释,正本清源,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推向深入。

  会上,有学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具体工作,如怎样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著翻译中出现的同书多名及其众多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辨析,如何对各种散见于现代报刊杂志中相关史学论著的作者(以笔名发表)及其史源展开追溯等作了探讨,给与会学者今后的相关研究带来启发。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历史学系 编审|郭文君